申万头条文章详情

申万研究 | 反内卷系列报告之一:宏观反内卷时代,商品胜负手在哪?

2025-07-24 11:21:30

摘要

中国高度重视“反内卷”的制度化推进。2024年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均将“反内卷”“治理无序竞争”“统一大市场”等作为经济治理的重要目标。在这些顶层设计文件中,强调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牵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壁垒,推动商品、服务、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统一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比如,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反内卷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内卷”一词最初源自人类学,描述的是一个社会或系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剧内部竞争,却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在中国经济语境下,内卷往往意味着企业在缺乏有效外部约束时,不断通过价格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方式争夺市场,最终导致资源浪费和整体效益下降。而“反内卷”,则是指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遏制无序竞争、推动差异化发展,让“优胜劣汰”成为市场的主旋律。

从经济学角度看,内卷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每个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选择不断加码竞争,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优势,但长期看却导致集体受损。这一局面若无强有力的外部规则或政策干预,难以自行扭转。因此,反内卷的核心就在于完善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让高质量供给、创新能力、品牌优势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而非一味比拼低价和规模。

反内卷下的大宗商品。工业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动产能出清成效逐步体现。玻璃目前依然处于供需深度修复的大周期。“反内卷”政策有利于铜产业链落后冶炼产能退出,改善目前冶炼行业亏损的不利于长久发展的局面。反内卷政策强力出击叠加产能深度调减预期升温,国内生猪养殖预计将进入新阶段。甲醇价格长期受供需双弱压制,企业为抢量竞相降价,导致行业利润率低位运行。反内卷政策与甲醇行业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的现状高度契合,为行业破局提供了政策契机。反内卷政策对碳酸锂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给侧优化。国家能源局核查煤矿超产,要求违规矿井停产整改,触发煤炭“反内卷”预期。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或不及预期;国内通胀下行或在低位运行时间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外部贸易环境冲击超预期。

正文

一、概念与理论基础

1.内卷与反内卷的定义

“内卷”一词最初源自人类学,描述的是一个社会或系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剧内部竞争,却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在中国经济语境下,内卷往往意味着企业在缺乏有效外部约束时,不断通过价格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方式争夺市场,最终导致资源浪费和整体效益下降。而“反内卷”,则是指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遏制无序竞争、推动差异化发展,让“优胜劣汰”成为市场的主旋律。

1753327082683089477.png

2.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看,内卷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每个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选择不断加码竞争,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优势,但长期看却导致集体受损。这一局面若无强有力的外部规则或政策干预,难以自行扭转。因此,反内卷的核心就在于完善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让高质量供给、创新能力、品牌优势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而非一味比拼低价和规模。

1753327088928031408.png

二、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框架

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反内卷”的制度化推进。2024年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均将“反内卷”“治理无序竞争”“统一大市场”等作为经济治理的重要目标。在这些顶层设计文件中,强调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牵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壁垒,推动商品、服务、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统一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比如,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反内卷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1753327095094097631.png

这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显著特点在于其系统性与前瞻性。首先,政策不再仅仅针对某一行业或区域出台零碎措施,而是通过“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监管标准、统一要素流通、统一竞争规则、统一市场信息及全面市场开放——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割裂、监管碎片化等深层次问题。同时,政府通过强化市场准入、规范行政行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让企业有动力去创新、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而不是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内耗。

三、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与改革逻辑

反内卷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统一大市场能够显著降低交易和合规成本,让各类要素资源能够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自由流动。这种机制,有助于缓解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如部分地区“用工难”与其他地区“劳动力过剩”的问题,通过市场统一后,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提升。

其次,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和规范低价无序竞争,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和企业。举例来说,近年来钢铁、煤炭等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开展去产能、限产限售等行动,极大改善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技术进步空间。行业利润率大幅提升,企业逐步摆脱了“规模越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

此外,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极大促进了创新活力的释放。统一标准、透明监管、公平准入,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品牌建设等长期回报较高的领域。最终,这种制度创新和顶层设计,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53327103289040186.png

四、反内卷下的大宗商品

铜:“反内卷”政策有利于铜产业链落后冶炼产能退出,改善目前冶炼行业亏损的不利于长久发展的局面。近年来,铜冶炼产能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精矿供应增速,导致进口现货精矿加工费创下负40-50美元的历史低位,长单和短单冶炼均面临经营压力。可以预期有色行业“反内卷”将有利于冶炼行业的盈利改善,并回归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国内不断推出的经济扶持政策将有利于铜下游需求,预计国内下游需求总体稳定向好,电力行业延续正增长;汽车产销正增长;家电产量增速虽然趋缓,但全年有望正增长。供应端可能的缩减,以及需求端的稳定,将可能推动铜价走强。

工业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动产能出清成效逐步体现。其中,中央财经委“反内卷”政策明确淘汰落后产能,光伏“反内卷”推动硅片/电池片跟涨,光伏装机加速有望自下而上体现工业硅需求驱动。工业硅产能有序退出与去库是反内卷行情的核心驱动。显性库存高压缓解仓单注销压力集中在11月前。若政策驱动去库加速,库存对价格压制减弱,关注政策的兑现程度以及产业链横向和纵向能否持续展开反内卷行业健康出清。

1753327110061041245.png

碳酸锂:反内卷政策对碳酸锂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给侧优化。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叠加《碳酸锂行业规范条件》对能耗、环保等指标的硬性约束,将加速中小型高成本冶炼厂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此外,工信部近期表态将重点整治新能源产业链低价竞争,虽未直接干预碳酸锂定价,但通过规范下游车企账期(如统一供应商账期至60天),间接改善锂盐厂现金流,缓解资金链压力。当前碳酸锂基本面仍处过剩周期,2025年新增和扩产产能仍在增加,2026年依然处于递增态势,目前看 2027年后供需矛盾将有效缓解,库存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不缺货为常态,2026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减半也将对需求端带来同比下降压力。技术替代(钠电池、固态电池)加速,行业仍面临过剩压力,政策驱动的反弹高度有限,需警惕库存去化不及预期后的回调风险。短期价格或延续偏强震荡(预计区间6.5万-7.5万元/吨),但需警惕弱现实的拖累——当前碳酸锂周产量创19,115吨新高,社会库存增至14.3万吨,现货贴水期货约4000元/吨左右。政策若推动产能整合与资源自主(如湖南新探获131万吨锂矿),行业有望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盈利修复聚焦技术领先和回收布局的企业。

1753327117967052187.png

能化:玻璃目前依然处于供需深度修复的大周期。其中玻璃虽然在总产能上有所收敛,不过目前库存压力依然存在,叠加目前处于传统消费淡季。因此,玻璃去库的趋势是相对确定的,但是时间周期或有拉长。7月至今的反弹在反内卷的预期行情之下,价格有所改观。综合而言,玻璃修复的行情仍在继续,盘面止跌回升有助于存量库存的进一步消化。当然,依然需要时间来确认供需面的进一步好转。纯碱方面,今年至今行情相对承压,尤其是在低利润状态下,供给端仍未完全修复完毕。同时,下游需求端玻璃的运行目前仍在修复的进程当中,很难一蹴而就。光伏玻璃这块下游光伏装机好转,有待向上游传导。盘面角度已经开始兑现反内卷的预期,后市关注基本面的修复过程。国内聚烯烃下游传统消费进入淡季,夏季检修已经展开,短期市场对于供需面的预期并没有新的变化。这其中,既包含夏季检修位代表的供给收缩,也同时需要关注关税缓和时段的一些出口情况。同时,大产能周期的当下,供需修复需要时间和契机。成本端,目前由于原油总体供给充裕,原油价格平稳,聚烯烃现货价格反弹有助于估值的修复。

甲醇:甲醇价格长期受供需双弱压制,企业为抢量竞相降价,导致行业利润率低位运行。反内卷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差异化方向转型。这一政策与甲醇行业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的现状高度契合,为行业破局提供了政策契机。甲醇行业开工率长期维持70%附近,反内卷政策的出台可以推动甲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虽然甲醇2005年前的产能占比较小,仅8%左右,但淘汰产能仍能对价格起到促进作用。

黑色:国家能源局核查煤矿超产,要求违规矿井停产整改,触发煤炭“反内卷”预期;钢铁行业虽未明确限产,但工信部强调十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市场类比2016年供给侧改革炒作情绪。焦煤因蒙煤通关受限、焦化厂亏损提涨,阶段性供需错配放大涨幅。  淡季钢材累库幅度低,铁水产量维持240万吨/日高位,钢厂利润修复刺激复产。但下游汽车、光伏同样面临“反内卷”,若政策导致中游减产,可能压制钢材需求;外需韧性虽存,但出口对价格敏感,拉动有限。稳增长政策方面,基建投资提速与地产政策边际宽松或提振钢材需求,但地产新开工仍低迷,实际需求复苏需观察政策传导效果。短期黑色板块将延续震荡偏强,政策限产与成本支撑(焦煤反弹)驱动钢价上行。但需警惕两点风险:1)地产销售回暖不及预期,导致旺季需求证伪;2)海外能源价格回落拖累焦煤成本。中长期看,若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如特别国债发行),黑色或开启新一轮周期,但需关注减产政策执行力度及钢厂利润修复后的复产节奏。后续需观察政策扩散性(如钢铁限产落地)及需求配合(化债、两新项目)。若金九银十旺季需求不及预期,黑色系可能冲高回落,仅全产业链协同优化方能支撑长周期涨价。

生猪:反内卷政策强力出击叠加产能深度调减预期升温,国内生猪养殖预计将进入新阶段。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叠加农业农村部6月提出的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调降体重、禁止二次育肥销售、冻肉收储等措施直击产能核心,政策旨在遏制行业恶性竞争、提振猪价以拉动CPI,将有利于国内生猪产业反内卷及深度去产能。虽然考虑到能繁母猪调减需约10个月才能传导至商品猪出栏量,产能去化影响的滞后性使得短期内供应宽松格局难以改变;但在政策引导下产能出清、出栏体重降低或将为猪价中长期提供支撑,叠加后期旺季需求支撑,有望抬升中长期猪价中枢。

五、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或不及预期;

2、国内通胀下行或在低位运行时间超预期;

3、地缘政治风险;

4、外部贸易环境冲击超预期。

 

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

分析师:薛鹤翔

从业资格号:F03115081

交易咨询号:Z0022482

分析师:倪梦雪

从业资格号:F0264569

交易咨询号:Z0002226

联系人:孙西明

从业资格号:F03134969

1753327129080020209.png


访问量14
0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业务办理 热门词汇